中国钱币专场

9259 | 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八十枚全张十二件

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八十枚全张十二件

Author: --

Size: --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Final Price: --



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八十枚全张十二件,均带四周完整边纸,其中T46庚申年猴票全张保存完好,金粉亮丽,张号61 498,含红色色标,为生肖邮票收藏中最重量级珍品,非常难得,原胶未贴,上品
生肖图腾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是一出永不流逝的经典图腾。
1979年,刚刚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邮票的选材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受香港生肖系列邮票的启发,邮电部开始着手发行生肖邮票。一天,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到著名画家黄永玉住所,邀请黄永玉参与设计生肖猴年邮票,当时黄永玉养的宠物小猴刚刚死去,心里十分悲伤,作为纪念,黄永玉当即允诺。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猴票”作品诞生了。
1980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首次发行生肖系列邮票---庚申年邮票,俗称“猴票”。1985年版和198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标出的发行量是800万枚,从1991年版目录开始改为500万枚。关于这套邮票的发行量一直存在种种不同的说法。但可以肯定不会超过500万枚。
根据负责T46邮票印刷的董纯琦先生描述,印刷T46使用的雕刻版油墨是氧化油油墨,其干燥性较差,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因版纹深、墨量大,干燥性仍然较差。印好的邮票背面粘脏的情况很严重(在晾干柜中,每格可放影写版邮票50张,雕刻版印刷后只能放10至15张),废品量仍然惊人。最后总计印刷了约20万张,合1600万枚,但大量粘脏的邮票被作废,结果加上拼版,成品还未及500万枚,连计划发行量都没有达到。
在当时,由于多年没有印刷雕刻版套影写版的邮票,库存雕刻油墨年久干结,上机后太黏稠,机器运作困难,加稀释剂和调和油太多,则墨色不黑。工人想了个补救办法,往雕刻墨中加铅印墨。但铅印墨不是邮票专用快干墨,机器虽成功运作,但成品一经迭摞,则出现互相粘连挂脏现象。为了解决晾干问题,邮票库临时搭建了许多类似养蚕的晾票架。每架五六层,每层七八摞,每摞20版用来晾干成品票,即便如此,它的背胶部分还有许多粘黑挂脏。这也成了日后鉴别猴票真假的另一诀窍。
1980年以前,一般的纪特邮票印量,一个图案不过三四百万枚。由于这次是中国生肖邮票系列的第一枚,原拟发行800万枚。后鉴于集邮活动刚刚恢复,人们的集邮意识尚未从文革的遗风中苏醒过来,不宜贸然加大印量。经反复权衡改为500万枚。据资料透露,验收合格票仅为4431600枚,就此停止印制,这就为日后猴票价格飙升埋下了伏笔。《庚申年》邮票全部完成后,剩余的大量的废品经清理全部用纸绳捆紧装进邮袋,于1980年5月期间,装了满满一卡车,送到通县北京造纸七厂打装车间销毁。
被誉为“集邮史上的神话”的中国首枚生肖庚申年“猴票”,无论造型还是工艺都堪称精品。邮票上的猴子眼睛炯炯有神,毛发根根可见。中国传统的大红衬底烘托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也折射出刚刚走出封闭的中国渴望腾飞的迫切心情。
猴票发行以后,果不出所料,因当时集邮者太少,出现卖票难的问题,营业员不得不拿着猴票四处推销。在首枚生肖邮票“猴票”面市的几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邮票在人们心中不仅具有实用的邮政功能,而且更成为一种文化乐趣,甚至是有丰厚回报的投资,此后猴票不断升值,《人民日报》海外版、《紫荆》杂志等报刊先后作了报道。猴票的增值固然与发行量少有关。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画家、设计家和印刷工人的心智投入极大地提高了邮票艺术的含金量。
世界上没有一种邮票能关乎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只有生肖邮票具有这种优势。深藏着五千年文化的出类拔萃,博大精深,给我们以千年的生肖图腾。一版邮票,一篇经典,一段回忆,一部历史,把十二年一个轮回的美丽凝固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