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Size: --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No Reserve
Final Price: RMB 3,000
备注: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67年,定居纽约开始退休生活。1985年逝世,享年98岁。
醇亲王载沣使德史料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乘轿前往清总理衙门途中,在东单牌楼被端亲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恩海开枪击毙。此事成为八国联军入侵的重要借口。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克林德事件遂成为议和谈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2月27日清政府被迫接受列强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其第一条即要求清政府惩办凶手,派出王大臣赴德国“谢罪”,并在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以昭涤垢雪侮之意”。次年,清政府即派遣光绪帝之弟和硕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亲赴德国,“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载沣使德乃清政府第一次亲王出洋,无疑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中的一件重要事件。
载沣乃咸丰帝的弟弟奕譞之子,也是光绪帝载湉的胞弟,袭封醇亲王,1901年时年仅18岁。一向崇尚老成持重的清政府,为何弃众多亲王不选,在如此重要的外交活动之中, 却派一位年轻幼稚,“交涉事宜向未阅历” 的少年亲王担此重任呢原来此乃德国人的意见。清廷在接受《议和大纲》之后,对派谁前往德国迟迟未有定议。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穆默即派参赞向清议和大臣奕励、李鸿章催问,并提出要求醇亲王载沣做为专使。清政府未敢表示异意,于是首先安排载沣与德国统帅瓦德西见面。瓦德西认为载沣“举止优美,面貌聪俊? ?必为吾皇所喜悦”,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因为载沣“年岁尚轻,当时清政府还提出另外两个候选人,其中一个便是肃亲王。在会见载沣的当天下午,瓦德西会见了肃亲王, 据瓦德西记载肃亲王“ 甚欲求得余之宠爱,但是未能得偿其愿”。德国人之所以选中载沣,其主要原因约有两点,一是因为载沣乃光绪帝胞弟,地位较一般亲王显要,否则不足以表示中国政府“ 谢罪”之诚意,以此在精神上给中国以尽量沉重的打击和羞辱。二是因为载沣在整个义和团运动中“ 莫赞一词”,与事件没有什么牵连,既不曾象庄亲王载勋、端亲王载漪等积极参予进攻使馆,又不似庆亲王奕劻等身负议和重任,不得脱身。
到了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三日(1901年5月30日),清驻德公使吕海寰来电,称德国外交部表示,“专使来德道歉现可举行, 届时当以优礼接待? ?” 。四月十九日光绪正式下旨,授载沣为“头等专使大使”,并命前内阁侍读学士张翼, 副都统荫昌为参赞, 随同前往。后又经德国政府同意,加派带兵来华镇压义和团而当时正要回国的德国总兵李希德尔,也做为随行人员赞襄一切。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1901年7月12日)上午,载沣一行由北京永定门火车站起程,奕励以及德、荷兰、日本等国公使、总税务司赫德等前往送行。当天下午车到天津,随即到大沽口,登中国招商局的安平号海轮。次日晨,安平轮由大沽起行,三十日日到达上海。六月初五日(7月20日), 载沣一行搭乘德国拜安号轮船前往德国。盛宣怀等在护官员及英德奥日等国驻护领事和副总税务司裴式楷登船送行。与载沣等同船的有名参加镇压义和团以来撤退回国的280名德国兵和赴香港的德国驻遏逻公使。
拜安轮于七月十一日(8月24日)到达意大利的热那亚,然后,载沣一行由陆路于二十一日(9月3日)抵达德国波茨坦,下榻德皇奥莲格理行宫。次日,谒见德国威廉二世,呈递国书。随后德皇亲往奥莲格理回拜。经过近一个月的参观游览,八月十八日(9月30日)载沣一行离开德国,十九日再从热那亚登船回国。九月二十三日(11月3日)返抵上海。三十日(11月10日)仍乘安平轮离沪“由海平、海筹两兵轮护送北上”,十月初二(11月12日)回到天津,初六日“ 抵京回府”, 使德之事就此结束。
当然个中曲折,如发生“礼仪之争”等问题,“径直回国,未转访他国”事,所谓“弱国无外交”,表明使德并非一帆风顺。或许是“负荆请罪”有失体面,或是史料不足微,以往史书中对此事记载极少,甚至回避,仅有的一些记载也多所讹传。本专题拍品为涉及醇亲王载沣使德原始资料,如醇亲王《使德日记》一本;首发电稿两本;醇亲王使德出发、会面等照片底片四张;使德账本一册;有关使德上谕电旨、口谕等等9件;含国书等重要使德资料6件;醇亲王使德成员名单及经费明细五件;,醇亲王致额娘、姨,兄弟、妹等六札;晋封和硕醇亲王文册;克林德碑银质原型以及落成纪念照片,可为醇亲王使德最为详尽之第一手资料,其文物史料价值毋庸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