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Size: 47×34cm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Final Price: --
著录:
弗雷德里克·里奇满·戈夫《美国摇篮本名录(Incunabula in American libraries)》(1973年版),Goff G362
路德维希·海因《目录学报告(Repertorium bibliographicum)》(1826-38年),H 7885*
《德国摇篮本统一名录(Gesamtkatalog der Wiegendrucke)》(1925-38年,1968年起连续编目),GW 11353
《大英博物馆藏十五世纪印刷品名录(Catalogue of books printed in the XVth century now in the British Museum)》(1963-2007年),BMC I 29
1472年8月13日德国美因茨出版
1册(全本) 意大利手工纸(有水印)
此牛头水印纸在《谷登堡圣经》中亦有使用。
摇篮本
THE INCUNABLES
(节选)印刷术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外貌和状况。
——弗朗西斯·培根
摇篮本(英文单数形式为incunable或者incunabulum,复数形式为incunables或者incunabula),1500年之前欧洲印刷品的统称,包括书籍、小册子、大单张形式等等,并与手抄本明确区分。摇篮本“Incunabl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incunabula”,意为襁褓或摇篮,也可以指代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或最早期。后摇篮本“Post-incunable”用以指代1500年之后1520或者1540年之前的早期印刷品。虽然摇篮本的概念有些过于简单,但由于其易于操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据世界最权威的摇篮本简明目录(ISTC)统计,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摇篮本共计30518种。起初,摇篮本是作为手抄本的替代品而出现,因此大部分摇篮本没有书名页,且大约三分之一没有末尾的出版记录。版本记录(colophon),是对书籍出版信息的说明。实际上,版本记录比书名页包含的信息更多,除了书名和作者之外,还包括出版地点和日期,以及印刷者的姓名。
摇篮本起源于德国的美因茨,1455年的《谷登堡圣经》是完整意义上摇篮本的开端。此外,还有几部知名且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包括1457年彼得·舍弗印制的《美因茨圣诗集》、以及1472年的格拉西《教会法汇要》、1493年安东·柯贝尔格在纽伦堡印制的《纽伦堡编年史》、1499年阿杜思·曼尼修斯在威尼斯印制的《寻爱绮梦》。其中,《美因茨圣诗集》与《教会法汇要》和《谷登堡圣经》一样出自于摇篮本的发源地美因茨。除了谷登堡和彼得·舍弗以外,重要的摇篮本印刷商还有奥格斯堡的Günther Zainer、斯特拉斯堡的Johannes Mentelin和Heinrich Eggestein、阿格诺Heinrich Gran、布鲁日和伦敦的William Caxton等。
目前已知摇篮本印刷地有282个城市,据目前的国界边界,分布在18个国家。摇篮本的印刷技术由美因茨起源后向欧洲各地逐渐传播,在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出版聚集地,因此出版量也在逐年升高。根据研究表明,摇篮本的出版量在1471年以前基本为300部以内,1472年达到456部,1474年突破600部。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为西方社会的教育和思想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因此摇篮本被世界各大图书馆视为重要馆藏。但是在我国范围内,摇篮本的馆藏数量尚属“稀少”。截至本稿付梓,笔者搜集到的中国境内(含中华台北)地区馆藏摇篮本共计13部(14册)。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5部(6册)、上海图书馆藏有2部、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6部。对于这个现实情况,我国著名学者曾指出“摇篮本在西方尚属罕见,在遥远的中国没有收藏一事本是情有可原的。 ”
前印刷时期与印刷时期的区别是西方历史上最分明的界限之一,这是一个媒介转换的新纪元,它改造了已经被文艺复兴再造过的西方文明,并且不久以后催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因此,摇篮本被西方社会视为信息技术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所记录的内容虽然已被迭代,但其本身代表了历史的遗迹,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被永久珍视。
Peter Schoeffer与谷登堡同行的人——彼得·舍弗(节选)彼得·舍弗(Peter Schöffer 或者Petrus Schoeffer)(1425-1503),是谷登堡的主要学徒、金属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改进者,其与谷登堡共同印制了四十二行圣经(即《谷登堡圣经》)。在印刷谷登堡圣经的过程中,谷登堡和舍弗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谷登堡主要是研发墨水、配置用于制作字丁的金属合金、设计制作活字的流程。舍弗早年在巴黎当过抄书师傅,写的一手好字,懂得手抄本的设计精妙,因此设计字形由书法家舍弗来完成。舍弗亲手绘制了谷登堡圣经的字形(B42 type),包括大小写字母、连体字、标点符号一套共计200余个。舍弗的养父(后成其岳父)翰内斯·福斯特(1400-1466)是谷登堡印刷《四十二行圣经》时的风险投资人,后来,与舍弗共同接管了谷登堡的印刷厂,并将其发展成为四代人的事业。历史上第一个摇篮本印刷商标志——彼得·舍弗的双旗标志上的树枝即为福斯特家族之“Fust”。
彼得·舍弗的另一大贡献既是将套红技术的成功应用。套红是将书中的部分重点句子或批注段落用黑色以外的颜色印刷,最为多见的是红色。这在谷登堡印制圣经的时候就有所尝试,但因为技术不成熟且大大增加的印刷成本、延长了印刷时间,故而最终被放弃,仍然使用手写抄录红色段落的方式。但在彼得·舍弗接管谷登堡的印刷厂后,他没有放弃对这项技术的尝试,经过不断改进,最后终于成功,并且使其达到了近乎完美的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摇篮本从手工描绘的角度上看往往不像手抄本那样精美绝伦,这是由于摇篮本作为一项全新技术的初期产品,不可能与成熟的手抄工艺媲美。但是,金属活字印刷术的成功应用,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其为后世带来的连锁反应并非单纯的审美价值可以替代的。套红技术在最开始的尝试也是步履蹒跚的,现在我们还可以从早期的摇篮本中看到套红错误后进行的刮改与批注。这些痕迹记录了技术发展的点滴轨迹,透过它们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舍弗团队创新过程的种种艰辛。也正是由于这些意义,摇篮本才被重视科学技术的西方社会视为珍贵的遗存。
摇篮本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研究,不夸张的说,这是西文古籍研究领域第一重要的领域。因此学者们早已不再将目光仅仅集中于一号人物——谷登堡,他们对于二号人物——彼得·舍弗的研究于十七世纪就开始了。近几十年,关于舍弗的研究专著也非常丰富,只不过都是以中文以外的文字发表的。彼得·舍弗具有商人的头脑,他投身印刷业达半个世纪,共印制300余部书,其中1457年的《美因茨圣诗集》被认为是仅次于《谷登堡圣经》的,第二重要的西方活字印刷品,该书历史上首次创制了版本记录,记载了出版日期,套印花体首字母,并使用三种油墨套印。目前所见的《美因茨圣诗集》和《谷登堡圣经》几乎全部收入馆藏,没有流通。而他在印刷方面的创新成为同时期以及后来印刷商们的规则基础,甚至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出版物中看到它们的影子。由于舍弗工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其选用的纸张、材料往往都是同时期最佳的。如今我们所见舍弗印刷的大部分书籍用纸都是带有水印的意大利手工纸,且开本宏大。彼得·舍弗的后半生得到了一个一般人想要得到的一切成功,亦可谓世上第一位伟大印刷师。
格拉西《教会法汇要》Decretum. Comm: Bartholomaeus Brixiensis and Johannes Teutonicus (Semeca)出版年代:1472年8月13日
ISTC编号:ig00362000
出版地:德国美因茨
作 者:西方重要的法理学家、教会法学科的开创者格拉西(又译格拉齐)(d.约1150)
印刷商:彼得·舍弗(Peter Schöffer 或Petrus Schoeffer)(1425-1503)
册 数:一册全本
质 地:意大利手工纸(有水印)
尺 寸:47×34 cm. 对开本本书出版于1472年,是已知国内现有摇篮本出版年代最早者。这时距《谷登堡圣经》印刷出来仅过去了十七年。这时的西方活字印刷术还处于萌芽时期,远未进入扩散阶段。据统计,在此之前的全部印刷品仅有367部,仅占全部印刷品数量的3%。本书由与谷登堡一同开启印刷术革命的彼得·舍弗(Peter Schöffer 或者Petrus Schoeffer)(1425-1503)印制。此书的印刷工艺可谓与《四十二行圣经》一脉相承,带有西方活字印刷术最古老的基因。一书可窥西方金属活字印刷术的真髓。本书不计空白页为823个页面,另有3个空白页,故为全本,外观格外古朴厚重,页面尺幅达46.3 x33.3cm(《谷登堡圣经》的尺幅为44.5x30.7cm),位列摇篮本中最大开本的巨著之一。本书诞生于摇篮本的发源地——美因茨。美因茨虽为摇篮本的诞生地,但由于其地缘局限,出版的数量仅占全部摇篮本的1.5%。
本书使用套红技术印刷,该技术曾经在《谷登堡圣经》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很快就不得不放弃。主要原因是套印时很难对准空白之处,导致错版率高,且耗费大量人力,使印刷成本翻倍。因此,在谷登堡圣经的印制中,大部分页面采用手工书写红字的方式进行套红,目前存世的两部谷登堡圣经中尾部还带有指引套红的指南。离开谷登堡之后,彼得·舍弗继续改进套红技术,在著名的《美因茨圣诗集》中使用套红印刷了双倍字符的首字母。由于《美因茨诗集》篇幅不大,故较为容易控制,套红技术初始成功。
本书开本篇幅巨大,可谓机械套红技术的一次大规模的使用,应该说基本获得了成功。但在个别处仍偶见不明显的印刷失误,如在7/5右页、7/6左页可见比较明显的版误后擦除痕迹,并以手工描绘舍弗五号字体进行填补。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套印工艺的复杂性。可见舍弗在这一版本上投入了巨大的心力。由于机械套红技术对工艺水平要求极高、成本高昂,在摇篮本早期很少大规模使用,因此本书是比较难得的范例。本书末尾版本记录的下方印有舍弗作为印刷商特有的双旗标识,这也是西方印刷史第一个印刷标识。实际上这个标识来源舍弗与福斯特共同开办的印刷厂,舍弗作为福斯特的养子又娶了福斯特的独女,因此标识承袭了福斯特家族分枝树枝的族徽(Fust的意思就是树枝),两面飘动的旗帜挂在上头,用希腊字母Χ代表神圣,λ代表逻辑,另外还放上三颗星,象征三位一体。因此,他印制的每一本书都令人想起他们一起制作《谷登堡圣经》以及约翰福音的第一句:“In principio erat Verbum.”(太初有道)。
本书为拉丁文,共计412个叶片,共计824页(两卷本《谷登堡圣经》共计1282页,多分册装订),首尾完整无缺,无印刷页码,采用复杂板式印制,每页中心部位为正文两栏,评注环绕在周围。本书留有39处空白准备用以描绘小幅插画。正文小标题、章节、段落结束处以红色油墨套印,工艺复杂。本书作者为西方重要的法理学家、教会法学科的开创者格拉西(又译格拉齐)(d.约1150),其所著的《教会法汇要》(又译《格拉齐教令集》)是中世纪西欧文化史和法制史的划时代之作,是12世纪“文艺复兴”在法学领域最重要的成绩之一,教会法以此为主要标志发展为独立的法律体系。本书系由重要神学家约翰尼斯·巴西亚努思(d.1245),巴索罗梅斯·布雷西亚斯(d.1258)评注版本。
末尾有版本记录:“Anno incarnatioms dnice. M.cccc.lxxii. Idibs augustiis. Sanctissimom xpo pre ac dno/dno.Sixto ip a quarto potifice maximo.Illustrissimo/ nobilissime demus austrie Friderico/Romanozuz rege gloziosissimo! Reru dominis.nobili necno generoso adolpbo de Nassau arcbiepiscopatu gere te magutinensem. in nobili urbe Moguncia q nostros apud maiozes aurea dicta! Qua diu ina ec clemetia dono gratuito p ceteris terrazz nationibs arte impressozia dignata est illustrare!hoc presens Gratiani decretum suis cum rubricis. Non atrametali penna canna ve! karte quada in gem of a imprime di! Cu ctipotete adspirati deo Petrus schoiffer de gernszheym suis consignando scutis! Feliciter consummauit.”大意如下:“本书完成于1472年8月13日。承蒙我主圣恩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奥地利腓特烈大帝(即腓特烈三世,1415-1493)恩典。在仁慈的美因茨大主教阿道夫·拿骚二世(1423-1475)的监管之下。在著名的黄金之城美因茨,以套红印刷术呈现了格拉西《教会法汇要》,如同神迹再现,给全国人民带来尊贵的礼物,往昔只能借助羽毛笔和羊皮。盖恩斯海姆的彼得·舍弗满怀感激和喜悦特此献上。” M.cccc.lxxii. Idibs augustiis.就是出版日期,augustiis就是august的变体,即为八月,M.cccc.lxxii是罗马数字就是1472年。Idibs是idus的变体,是一种日期。根据古罗马历法,idus在大月为第15日,在小月为第13日,August 来源于罗马历的Sextilis(10月历中的第6月),其为29天,是小月,因此本书的出版日期就是1472年8月13日。版记提到rubricis是rubrics的变体,指的套红技术。
本书开本巨大,极为厚重,全羊皮竹节书脊精装,保存完好,收尾完整,由谷登堡的主要学徒、《谷登堡圣经》的共同制作者、早期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改进者彼得·舍弗亲手印制,并尝试了重要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并刷新了国内馆藏摇篮本年代的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