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Size: 长31.8cm;宽9.5cm;高2.5cm;重196g
Signed and dated: 1980年作
Estimate:
Final Price: RMB 120,000
释文
「苔枝缀玉。庚申(1980)初夏。白士风刻,稚柳为写。」刻铭并款识
「柳」、「白丁」印款
「白士风刻 谢稚柳画 梅花图竹秘阁」为常州竹刻名家白士风以留青法为之,画家谢稚柳书画梅花图。写老梅一株,梅干虬枝,身姿苍古,如蠖屈龙盘,出于画外,主枝呈「之」字形,傲然劲挺,自右上横斜复入于画中。梅花或含苞或绽放,缀于枝头。士风留青竹刻,技法全面、变化多端,于极浅青筠之上,展现诗情画意,或以阴刻斜刮浅剜成瓣,阳刻以点蕊心;或刻划镂痕以铸铁骨,或细琐刮磨以作树瘤隐起,质感变化丰富,物象浓淡层次分明,尽写枝繁花茂,仿如墨分五色,酣畅尽致。
此画题为「苔枝缀玉」,所谓苔枝,乃是指生有苔藓的古老梅枝。缀玉,则是形容梅花有如美玉一般,缀满枝头。典出宋代词人姜夔(1155〜1221)的〈疏影‧苔枝缀玉〉,全词如下: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此阕词描写梅花清幽孤傲之形象,也暗中寓托词人对于青春与美好事物的怜惜爱悔之情。「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一语源自隋代赵师雄于罗浮山遇梅花神女的道教神话故事,事见曾慥(?~1155或1164)《类说》所引《异人录》略谓:隋开皇年间,赵师雄至广东罗浮,行经罗浮山,日暮时分在默林中遇一美人,遂与之对酌,又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寐,但觉风寒侵袭。久之,东方既白,月落参横,起视梅花树上,仅见翠羽剌嘈相顾,方知美人就是梅花女神,绿衣童子即翠鸟,徒留惆怅而已。
留青竹刻,是留下竹简最外层光素的竹筠或青筠雕刻花纹,铲去花纹以外的青筠,以剔除青筠后的竹肌为底。由于青筠干燥后,会逐渐由白色转为嫩黄色,年久而色仍显淡雅,竹肌则由浅黄经深黄而转为红紫。留青便是利用竹筠和竹肌两种色泽的不同而雕刻出浓淡晕褪、绚烂多姿,仿若水墨或设色的艺术效果。竹刻留青以晚明竹刻家张希黄为代表,他传承唐代已有的留青技艺,工细精致,能曲尽画理,使留青技法大备。清末竹刻渐趋式微,留青名家不多。二十世纪中期,竹刻留青艺术家大多聚居上海,继承明清竹刻,而有较大发展。其中又以传承张希黄留青法脉,为海内外所公认的几位常州竹人为代表。竹刻鉴赏家王世襄在其专论《竹刻》中曾列举当代留青竹刻五杰,常州竹人即占4位,包括: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1945~)、范遥青(1943~)。常州留青有徐、白两派,各据擅场,白士风是常州竹人年岁最长,成熟最早者,对后起之秀多所示范启迪,深具影响力,被尊为当代留青竹刻大师,白士风确立白氏门派,约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注释1)
白士风(1923~1997)(图1),江苏常州人,现代著名竹雕刻家。擅长多种刻法,以留青法为最精,书画题材则真、草、篆、隶、山水、人物、花鸟、虫草等无所不能,以刻花鸟为主,以实取胜,于薄如片纸的竹青上,采全留、多留、少留、微留或不留之刻法,使竹刻图像具有极强的深浅、浓淡、远近与立体感,尤擅于极薄青筠上分明物象之轻重浓淡、长短参差,于渐层过渡中不留痕迹,其代表作有《海棠画眉臂搁》、《山水横件》等(图2)。(注释2)
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人。原名子棪,又名稚,字壮暮、稚柳,号迟燕、壮暮翁,室名烟注楼、苦篁斋与壮暮堂等,后以字行。早年师从江南大儒钱名山(1875~1944)。26岁移居重庆,民国十八年(1929)结识张大千,并与沈尹默等书画名家交游往来,开始研究中国艺术史。民国三十一年(1942)随张大千同赴敦煌莫高窟研究壁画艺术,共同临摹壁画。1940年代应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先后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顾问等职。著名书画大家,擅山水、花卉、人物,用笔意境在六朝唐宋之间,以落墨为主,融以设色,老练手笔,极富生气。余事诗文,雅洁清丽。并精于书画鉴定,为1983年「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之一,并任组长。
注释1:王世襄编着,《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页159-167。
注释2:参见:王世襄,〈老树绽新花-谈白士风先生的几件竹刻〉《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页159-160。白士风作品图版引自:王世襄编着,《竹刻鉴赏》(台北:台湾先智出版,1997),页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