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Size: 长21.8cm;宽7.7cm;高2cm;重127g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Final Price: RMB 650,000
出版
《金石癖:文房拓本集》(台北:剪淞阁,黄玄龙主编,2011),页113、233。第五十品。
释文
「吴仲圭梅竹双清图之一。」
「王弇州旧藏真迹,今藏故宫,王元章画梅仅存残本而已。秉筠属湖帆画而自刻之。」刻铭并款识
「风竹图竹秘阁」作品为画家吴湖帆(1894〜1968)摹画、竹刻家盛秉筠刊刻,题为「吴仲圭梅竹双清图之一」,吴仲圭为元代画竹与山水名家吴镇(1280〜1354),吴湖帆款识中提及:「王弇州(世贞)旧藏真迹,今藏故宫,王元章画梅仅存残本而已」,该作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卷》(图1),有王世贞(1526~ 1590)长跋,吴镇款识云:「至正甲申(1344)梅花道人戏墨而书」。此卷以王冕(1287~1359)墨梅、吴镇墨竹,皆名垂后世,合裱为一,二者俱笔墨简洁,风韵清雅,故名「双清」。(注释1)可知此竹秘阁原本是梅竹双清、两件成组的作品。此外,北京故宫亦藏有一件吴镇的《墨竹图轴》(图2),其就艺术表现及其画意而言,与此作亦甚为相似。
此作刻画折枝风竹,截取三叉竹一枝,自左下向上斜挺,细长竹梢反向翻卷,正随风摆荡。竹枝粗细有致,层次分明;竹叶之长短、浓淡、疏密、肥瘦,富于变化,各具妍姿;枝叶交相掩抑、正背翻折与转侧低昂之态,刻画生动传神。盛秉筠刀法健劲爽利,运刀流畅,如竹枝分叉或竹叶翻折等处,笔断而意(力)连,刀功深厚;轮廓边缘干净利落、枝叶前后交迭、遮掩等细节,无一处不交代清楚,具见其一丝不苟与严谨精到。
盛秉筠(1909〜1968),原名松,又署丙云,浙江嘉善陶庄人,1926年至上海从书画雕刻家张石园(1899〜1959)学习竹刻。学成后在张石园处刻扇骨、臂搁等为业。擅铁笔,精刻竹,有具濮仲谦绝艺、承张希黄神工之誉。盛秉筠在沪期间,通过张石园介绍,结识了吴湖帆、江寒汀(1903〜1963)与唐云等书画名家,为其刻制红木、紫檀书画盒盖等,他们则在扇骨、臂搁上起稿,题写诗词或作画,供盛秉筠镌刻。吴湖帆因见盛秉筠虚心好学,时加提点,并出示历代竹刻以为印证,为之讲授书画笔法与刀法之关系,秉筠自此技艺益进,对吴湖帆以恩师礼之。(注释2)
吴湖帆(图3),名倩,又号倩庵、东庄,别署丑簃、翼燕,斋名梅景书屋,江苏苏州人。西泠印社社员,山水画家,书画鉴定家。初由清初四王入手,由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受董巨、郭熙等影响,骨法用笔,渐趋凝重。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又工写竹、兰、荷花。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缥渺、泉石洗荡之致,于传统技法上有发展。吴湖帆为海上艺坛盟主,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有「南吴(湖帆)北张(大千)」之誉,然张大千对吴湖帆极为赞许,尝曰:「吾昔日游京师,见傅心畬,作画出入古今,以为平生所见一人。及至上海,识湖帆先生,其人渊博宏肆,作画熔铸宋、元而自成一家,甚服我心,乃知天下画人未易量也。」
注释1: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故宫书画图录(二十一)》,(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页321-326。
注释2:杨君康,《竹刻扇骨鉴赏》(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页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