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翦风——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

5018 | 1945、1947年作 高士水仙图扇骨 成对 张大千溥心畬画 近 金西厓刻

高士水仙图扇骨 成对 张大千溥心畬画 近 金西厓刻

Author: --

Size: 长33.2cm;宽2.5cm;高2.3cm;重49g(溥);长33.2cm;宽2.5cm;高2.3cm;重53g(张)

Signed and dated: 1945、1947年作

Estimate:

Final Price: RMB 3,500,000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276、361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着,1991),页54、58。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着,王世襄编,2003),页285、292。

释文
「雨过西窗秋正苦,废苑无人,似其流萤语,断续秋声苦觅处,晚风吹叶闲庭暮。话尽兴亡谁听汝,城郭依然,祇是人非故。响遍苹芜南北路,鸣蜩正抱宫前树。一萝金。溥儒。」
「丙戌(1946)十月张大千画。」刻款
「心畬」、「大千居士」、「西厓手刻」印款
「宿雁惊寒聚断沙,荒村远近路横斜,碧天云外数归鸦。暮雨连林千万树,西风隔浦两三家,秋来闲摘故侯瓜。浣溪沙。题画。西山逸士溥儒。」刻铭并款识
「心畬画。」刻款
「西厓手刻」印款

「张大千溥心畬画 高士水仙图」扇骨,一组两件,「南张北溥」两大名家溥心畬(1896~1963)、张大千(1899〜1983)书画、金西厓镌刻竹箑精品,分别着录于手稿本《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扇骨第276号:「韩式白竹。临溥心畬字,癸未(1945)十月初三日。仿溥画水仙,十一月廿日刻成。阴文(又)。」(注释1)以及扇骨第361号:「白竹韩式。溥心畬字,张大千人物,丙戌(1946)十月。阴文(又)。丁亥(1947)二月四日刻成。」(注释2),此作之珍,在传存两大名家早期的词余和书画作品:溥心畬手书自填「浣溪纱」与「一萝金」两阕词作,写触景伤逝,悼废苑兴亡,抒遗民之怀(注释3)。其书风飘逸畅酣,自有名士气象。溥心畬画水仙、张大千画高士像。两画均以线描为之,西厓以刀笔精镌,写水仙叶脉、人物衣袍等长线条,如见其运腕如风,锋颖迅疾,若水仙花瓣、高士纶巾衣袍等处翻折曲线,则转折顿挫,似铁线银钩,丝丝入微,犹能铁笔生花。西厓所绍述者,嘉兴竹刻之源流法脉也,刻竹系以双刀法为之,匀净整饬而不遗毛边,如笔墨之以圆笔中锋为本,则现浑厚温润,故其竹刻线条多细匀飘逸效果,蕴藉高雅士气。
金西厓刻竹,技法全面,取材广博,尤其诸多与书画名家的合作,于竹刻书画留下诸多名家早期的手迹巨作,饶富价值与意义。从《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可看出,其技法不惟阴刻、陷地深刻,也有留青;其中多半为西厓自己设计绘稿,部分是由两位兄长金城、金东溪绘稿,还有一部分,也是极为难得的,是来自于题襟馆、书画善会画友的酬唱留墨,海上名家如吴昌硕、王一亭(1867〜1936)、吴待秋、吴湖帆、溥心畬、张大千与江寒汀等。由于西厓深谙画理,即使摹刻名家书画,也能将其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赋予新意,使其竹刻书画作品更显精粹,而为艺术再创造,富于独特隽永的艺术价值。(注释4)
溥心畬(图1),爱新觉罗氏,镶蓝旗,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奕欣后裔,溥字辈,光绪帝赐名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斋号寒玉堂,自称「旧王孙」。生于北京,幼年于恭王府学文,在大内培养琴棋书画诗酒花等美学造诣,博观群书,饱览宫廷藏唐宋巨迹,心摹手追,皆能得其神理,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均其擅长。山水以「北宗」为主,笔法参略「南宗」,重线条钩摹,少烘染。与黄君璧、张大千以「渡海三家」齐名。书始学篆隶,次北碑、右军正楷,博涉多取,行草学二王、米芾,飘逸畅酣,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作品秀逸挺劲,用笔轻重疾徐,起伏顿挫,极富变化,自有清逸绝尘、萧散飘逸之气韵。
张大千(图2),小名李,号李爰,法号大千,别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大风起兮,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近代绘画一大家,凡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兼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俱精,荷花和海棠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臻于妙境。融铸文人、作家、宫廷画以及民间艺术为一体,雅俗共赏。大千兼能书法、篆刻,于诗词、画史、画论与书画鉴定亦有精湛研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与「南张北溥」,与黄君璧(1898〜1991)、溥心畬并称「渡海三家」,徐悲鸿(1895〜1953)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注释1:金西厓,《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扇骨第276号。
注释2:金西厓,前引书,扇骨第361号。
注释3:此二阕词着录于溥心畬,《凝碧余音词》前集,收入:溥儒着,毛小庆点校,《溥儒集•下》(杭州:杭州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文献丛刊,2015),页468。
注释4:杨君康,《竹刻扇骨鉴赏》(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页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