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Size: 长25cm;宽16.3cm;高3.8cm(连座11.8cm);重1050g
Signed and dated: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作
Estimate:
Final Price: RMB 230,000
释文
「种花移石自殷勤。同治甲戌(1874)巽庵识。」刻铭并款识
「巽庵铭刻 白端菖蒲盆」,白端石刻镌而成,长方形盆,敞口折沿,直壁,平底四足。器身有晚清金石、藏书家柯逢时铭刻并款识:「种花移石自殷勤。同治甲戌(1874)巽庵。」可知此为其文房清供所用之菖蒲盆。此铭引自宋代王安石〈金陵报恩大师西堂方丈二首〉诗:「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心力长年人事外,种花移石尚殷勤。」当是巽庵先生戮力从公之余,尚殷勤于莳花移石,为燕闲生活之写照。
「清供」又称清玩,最初源自佛供,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亦即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牲醴。可溯自魏晋时期之兰亭雅集,汉唐以来已渐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宋代文人书斋中,常见以莳花或异石,盛盆以为供,事实上,凡有助于清趣,可供案头清赏雅玩者,包含盆景、花卉、奇石、工艺、古玩与精美的文房器物等,均可为清供之物。宋范成大(1126~1193)〈爱雪歌〉:「四开篷窗爱清供,风卷花絮飞来稠。」明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卷四》〈第三十九出‧栖真〉:「采药深山古洞,任芒鞋竹杖,踏遍芳丛。落照苍凉树玲珑,林中斩蕨充清供。」其中,又以「无趋颜媚俗之姿,有君子之风」的菖蒲为文房清供之上品。
菖蒲是附石生长于水边的植物,自古被目为「服食可延年」之仙草。晋人葛洪(283~343)《神仙传》卷十:「菖蒲一寸九节,可以服之长生……唯王兴闻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注释1)菖蒲和兰、菊、水仙并誉为花中四雅,抚之,手有余香;嗅之,神清气爽。因附石而生,清水溉之,不染淤泥,唐宋以来,成为爱石文人的案头清供,一盆在案,清香绿意,淡泊清雅,或以各色花草、灵芝与盆钵组合,烘托喜庆节令气氛,亦用作美好祝福之象征,具有吉祥寓意。菖蒲入诗,如宋苏轼(1037~1101)〈过文觉显公房〉:「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陆游(1125~1210)有诗云:「海东铜盆面五尺,中贮涧泉涵浅碧。岂惟冷浸玉芙蕖,青青菖蒲络奇石。」菖蒲入画,多出现于明、清以至民国的各式「清供图」,如台北故宫所藏明人陈淳(1484~1544)《昆壁图》(图1)(注释2)所描绘的,即是一饰以奇石、附以菖蒲的蒲石盆。
柯逢时(1845-1912),字懋修,号逊庵、巽庵、巽庵、翼庵、钦臣,湖北省武昌府武昌县(今湖北省鄂城县)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两淮盐运使、江西按察使、广西、浙江巡抚等职,其后担任湖北商办铁路公司名誉总理、武昌保安社社长等。喜藏书,好金石,刻印《武昌医学馆丛书》,主修《武昌县志》,并撰有《武昌金石志》一书。
注释1:(晋)葛洪,《神仙传》卷十,钦定四库全书本,页七。
注释2: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故宫书画图录(七)》(台北:故宫博物院,1991),页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