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聚九州——邮品(2)

12657 | 1980年T46庚申年猴左上角新票八方连

1980年T46庚申年猴左上角新票八方连

Author: --

Size: --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Final Price: RMB 2,050,000



1980年T46庚申年猴左上角新票八方连,上边四枚邮票顶边漏齿及中间部分漏齿漏变体,全品。为新中国至今为止发现最重要的变体邮票,极为珍罕

十二生肖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在1978年,邮票发行局曾建议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但未被采纳,因此计划发行一套“良马”邮票,寓意马年,后来又改发行一套徐悲鸿创作的“奔马”邮票。1979年4月,中国邮票代表团访港归来后,建议仿照香港的做法发行生肖邮票,同年6月,开始组织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的设计。
第一套生肖邮票原图由黄示玉创作,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名称为“庚申年”(俗称“猴”票),编号“T46”,面值8分,一套一枚,三影一雕印刷,有背胶,齿孔11.5度,1980年2月15日发行。
印刷全张分上、下二格,上格右边有红、黑双色标,下格右边只有金色一条色标,每格(邮局发售全张)80枚(8×10)。原计划发行800万枚,因印刷废品率太高,从1980年2月5日印刷直到1980年7月4日才停止,实际发行量为4431600枚。
根据负责猴票印刷的董纯琦回忆,猴票印刷约20万版1600万枚,由于废品率实在太高,为尽快完成任务及不致浪费,邮票厂把部分不合格票撕去,仅留部分合格票,为方便计算,故撕成半版(40枚),这在济南邮局领票单照上得到佐证。
根据祝业平先生的收集和研究,猴票应该是在北京邮票厂第二车间检查完成,目前记录到的检查员工号在42-76号之间,记录共9种,猴票张号由五位数组成,前二位数为检查员工号,后三种为001-500的流水号,重复编号,由于同一车间并非全部都是检查猴票,故可能猴票只有约10个工人参加检查工作。
本次拍卖的猴票漏齿,所发生的机会非常罕见,这需要从整个印刷过程说起,其印刷程序大致如下:1. 先印大红底部→2. 套印黑色加密→3.套印金色→4.套印雕刻版黑色→5.打孔→6.打印上印刷流水号及日期→7.裁切成局部大张→8.检验合格后加盖成品检验号出场。
在此期间二个步骤起到了非常的关键,根据当北京邮票印刷场工人的回忆,当时的打孔机器没有现代先进,因此每次只能以人工输送五版的形式进行打孔,而不是人们想像的几十、几百版一次性打孔,打完齿孔之后再由人工放置在一旁进行下一步骤。当时的检查工作是非常严格的,所有不合格或有问题的邮票均严格进行销毁,因此盖完检查号的猴票才可以出场分发到各地方邮局进行贩售。
因此,这个漏齿是如何产生的?根据祝业平的研究,猴票的打孔是以棋盘式(梳式)一次性下压打孔,整体穿透整张版邮票而成,但齿钉经过多次打孔后会渐渐磨损,且磨损程度不均,因此在打孔的过程中会有小部分未能穿透邮票而造成了漏齿。而这些漏齿的邮票将会在工人检查时拿出并销毁,而不会流入到民间去。在这如此严格把关的过程结果也出现了疏忽,并盖上检查张号流出。
在十多年前曾经在某知名邮票拍卖网站上出现过一件左上角十六方连的变体猴票,其检查张号为“42412”,其中左上边三枚邮票发生了盲齿(盲齿是邮票的齿孔并未打穿,但是票面上留有齿孔的痕迹),这也是首次发现猴票有这样的变体出现,当时单枚猴票的市场价约3千元左右,此方连以近二十万的高价成交,由此可见猴票变体的珍稀程度。而本次上拍的八方连,其检查张号为“42411”,说明与十多年前的这组十六方连是连号的,而且很明显的,当时左上方的齿孔在42412号时已经为穿,因此造成下一版42411完全漏齿且每有盲齿痕迹,而且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是由右向左渐进式漏齿,第五枚往右之后就没有了漏齿的现象发生,这样的情形极为罕见,而且在检查的时候并未发现而流入到民间。
此二件变体最初都源自同一人,此原藏者为当时上海邮局的职工,当其发现此大变体并没有把全张保存或退回,而是把变体的方连留下珍藏,十多年前病危前把此八方连亲手交至其子女手上,并交代此票的珍罕性,因为他知道,这八方连漏齿邮票远远的珍罕于盲齿邮票,当然他并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猴票上演著邮票历史上的传奇,8分面值的有票如今价值150,000倍,这是全世界每有任何一枚邮票可以相比的,今天您可以买到一枚或一版的猴票,但是漏齿的猴票仅此一件,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这将是新中国邮票变体中极重要的发现,其价值是无可比较的。
文献参考:《猴王》祝业平著,2015年中国邮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