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Size: 长32cm;宽8cm;高2.3cm;重158g
Signed and dated: 1923年 近
Estimate:
Final Price: RMB 480,000
出版
《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秘阁第15号。
《竹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世襄编著,1991),页59。
《刻竹小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西厓著,王世襄编, 2003),页296。
来源
金西厓旧藏
释文
「九渊正有骊龙睡,酝酿风云暗八区,帝子元珠谁索得,可知象罔是吾徒。
西崖世仁兄大雅属癸亥(1923)孟夏孝胥。」行书并款识
「郑」、「金坊之印」印款
「近 金西厓刻 郑孝胥行书竹秘阁」为竹刻大师金西厓铁笔精篆之竹刻精品,为其早年绝品并自珍藏者,所篆为近代书法名家、溥仪帝师、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癸亥年(1923)行书自作诗,此年七月,避居上海鬻字的郑孝胥由福州同乡陈宝琛等人举荐,入宫觐见溥仪,任为「懋勤殿行走」,为清室复辟出谋划策。此诗作于此年孟夏,未入《海藏楼诗集》,为其轶诗,然细读诗中之意,正可想见郑孝胥此际蓄势待发、踌躇满志之情。《郑孝胥日记》癸亥年初十日(5月25日)有:「金仲连、季言来,示所刻竹器,甚精妙。」 (注释1),竹器应即此竹秘阁也,洵见此器之珍罕难得。著录于手稿本《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秘阁第15号:「郑苏戡书行字。癸亥(1923)孟夏,自款,阴文。六月廿四日刻成。」 (注释2)
秘阁刻郑孝胥行书自作诗一首:
「九渊正有骊龙睡,酝酿风云暗八区,帝子元珠谁索得,可知象罔是吾徒。」
此诗之用典,出自《庄子》〈列御寇〉与〈天地〉两篇。「探骊得珠」典出〈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盖骊龙为黑色之龙,其颔下之珠为极难得而珍贵之物,得之不易,须冒生命危险才能取得。「象罔」者,典自〈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在这则寓言中以玄珠喻「道」,分别以「知」、「离朱」、「吃诟」以及「象罔」代表四种不同的求道方式。「知」是思虑的智者;「离朱」为眼光明亮兼且眼界独到之人也;「吃诟」为聪明而善于言辩之人,但这三种求道方式最终都失败,仅有「象罔」成功得道,而所谓「象罔」者,也就是无思虑、无明目、无言辩,若有形似无形的人。
诗中所谓「八区」,即八方,意指天下。《汉书‧扬雄传下》:「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颜师古注:「八区,八方也。」「酝酿风云暗八区」即为螫伏潜藏以厚积实力,待风云聚合,伺机雄取天下之意。郑孝胥此诗或脱胎自元人刘秉忠(1216~1274)〈卧龙庐〉:「风雨南阳一草庐,不知容得几江湖,九层渊底骊龙睡,任有人窥颔下珠。」(注释3)刘秉忠本为方外之人,惟能乘时应运,参赞经纶,成为辅佐蒙古忽必烈开国的功臣,并为元大都之设计者。郑孝胥此诗,自矜可作能得道的「象罔」之师,以自己可成为探得帝子(即逊帝溥仪)之元珠者自负,认为自己的才能堪比诸葛卧龙,终能得君行道,一展雄才大略。
郑孝胥(1860~1938)(图1),字苏龛、苏戡,号海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中福建省乡试解元,少壮入张之洞幕宾,为晚清改革派政治家。(注释4)辛亥后寓居上海,隐居海藏楼,以鬻字维生。1923由英人庄士敦(Sir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陈宝琛(1848~1935)引荐入宫为宣统帝溥仪帝师,任为「懋勤殿行走」,主掌内务府改革,并为复辟出谋划策。曾参与伪满洲国建国,后出任国务总理。工古体诗且善书,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用笔厚重,所作字势偏长,竖画粗浓,横画含隶意,苍劲朴茂。与于右任并称为「北于南郑」,近现代两大书法家。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由他题字,沿用至今。易宗夔(1874~1925)《新世说‧巧艺》:「近世书家,已自成体格者,厥惟郑苏龛。其书初学柳诚悬,后参以黄山谷,瘦硬飞舞,有不可一世之概。」
1.郑孝胥著,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页1949。
2.金西厓,《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手稿本,无页码,秘阁第15号。
3. (元)刘秉忠,《藏春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15。
4.徐临江,《郑孝胥前半生评传》(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